2018-09-28 11:48:02
魏刚在英国学习工作8年后,2009年决定回中国。他告诉记者,他当时非常想回上海,因为他在那学习工作了将近7年,他喜欢上海的"海派文化",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金融中心,是一个国际大都会,发展机会非常多。魏刚在2010年2月正式回国前拿到了5个知名企业的"0ffer"(录用通知书),其中上海的有4家,北京的有1家。最终他选择去了一家在北京的央企——国家电网。他说最终选择去国家电网,主要是因为北京的教育资源多,他的两个小孩在北京相比上海能够享受更好的教育机会。
魏刚于2010年2月22日到国家电网国际发展公司报道,任职首席财务官。他在国网国际公司主要参与了国家电网收购巴西电网、收购智利铜矿、收购澳大利亚电网,并筹备菲律宾电网IPO上市等国际项目。2013年4月魏刚加入另一家央企中国中化集团,任其旗下一家香港上市公司——中化化肥控股有限公司财务部总经理、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副首席财务官等职务。中化化肥是中国最大的传统化肥生产与销售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在这家企业魏刚正式接触到了农业,他才发现中国农业,尤其是种植行业在"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方便与国外农业有较大的差距。
第一,我国农业投入成本高。2015年,中国玉米、稻谷、小麦、大豆、棉花等主要农产品亩均总成本分别为1083.72元、1202.12元、984.30元、674.71元、2288.44元,分别比美国高出56.05% 、20.82% 、210.42% 、38.44% 、222.84%。中国农业迈入"高成本"时代,农业生产效率与国际竞争力相对下降,来自美国及世界农产品进口增加。
从2009年起,中国玉米亩均总成本超过美国并逐步拉大差距。中国玉米亩均总成本2015年较2001年增长230.52%,远高于美国49.24%的增幅。尽管中国玉米亩均产量增加到488.81公斤/亩,但比美国仍低30%,美国玉米的土地生产率水平高于中国。中国玉米成本与竞争力优势的丧失很快体现在国际贸易上。2010年,中国进口玉米大幅增加至157.24万吨,其中从美国进口150.18万吨,2012年达到近年峰值520.71万吨,其中从美国进口511.30万吨,此后几年在国内玉米库存高企背景下进口有所下降。
中国小麦亩均总成本2015年较2001年增长了660.66元,增幅204.13%,远高于美国26.47%的增幅。自2012年以来,中国进口小麦都保持在300万吨及以上,进口最高年份是2013年,总进口达到550.67万吨,其中从美国进口382.01万吨。
中国大豆亩均总成本从2001年至2015年增加210.10%,远高于美国35.29%的增幅。从2010年起,中国大豆亩均总成本超过美国,并呈现出逐步扩大的趋势。2015年,美国大豆亩均产量比中国高出54.90%,土地生产率长期高于中国。中国大豆进口已逐年攀升至目前的8000多万吨。
中国棉花亩均产量比美国高75%,但亩均总成本高出达222.84%。中国棉花进口在2012年达到波峰为513万吨。
第二,我国农业浪费严重。2017年我国化肥年用量6750万吨(折纯),居世界首位,利用率30%左右,低于发达国家20个百分点以上。化肥的浪费非常严重,同时也导致了我国土壤大面积被污染。这主要表现在土壤重金属与有毒元素显著增加,促进土壤酸化、板结,导致营养失调与硝酸盐积累,土壤结构破坏,以及微生物活性的降低等,给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由于我国人多地少,为提高产量,施用化肥是大部分农民选择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施用化肥数量最大的国家。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而设置了15公斤/亩的安全上限,我国亩均用肥量在32公斤左右。农户施肥水平不高是引发农业化肥污染的源泉。
由于传统施肥方式的不当,也导致了农产品品质下降。传统的撒施、漫灌施肥方式,加上人工成本的与日俱增,种植户不可能做到"少量多餐"。此外,测土配肥方式比较落后,市场上流通的决大多数还是预包装化肥,养分固定。根本不能满足不同作物、不同时期、不同土壤、不同水质的要求,不能做到精准施肥。此外,加上土壤酸化、板结,作物在需要养分的时候不能充分吸收到养分,作物的抗病性与抗逆性就会降低,作物得病虫害的概率就会大幅提升,种植户只能打农药进行治理。在种植户种植成本增加的同时,作物的品质也很难得到保证。据《科学周刊》统计,目前全世界有一半的农药用在了中国。全球农业生产每年要使用约350万吨的农药,其中,中国、美国、阿根廷占到了70%,仅中国就占到了世界农药使用总量的约一半,2016年中国农药使用量为190.71万吨。《科学周刊》根据2005-2009年的数据测算,就每公顷耕地上的农药使用量而言,美国使用2.2公斤的农药,法国使用2.9公斤,英国使用3公斤,中国使用10.3公斤,约为美国的4.7倍。在过去20多年里,美国、德国的农药使用量比较稳定,英国减少了44%,法国减少了38%,日本减少了32%,意大利减少了2 6%,越南减少了24%,中国的农药使用量增加了136.1%。过去20年,我国大规模使用农药,各类农产品农残留超标的比例更是居高不下。不仅威胁食品安全,更通过径流、渗漏漂移污染土壤和水环境,影响农田生态环境安全,农药污染耕地土壤面积已经超过了1亿亩。同时,这些不被利用的农药还会通过各种形式影响着其它动植物、甚至是公众的健康。
第三,我国农业人工成本显著增加且远超美国,土地成本逐步上升亦高于美国。随着中国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2001年至2015年,玉米、稻谷、小麦、大豆、棉花人工成本增幅分别为256.71%、230.27%、261.57%、172.46%、336.07%,成为推高农业成本的主要因素。2015年,玉米、稻谷、小麦、大豆、棉花人工成本分别是美国的14.78倍、4.11倍、16.33倍、8.5倍、28.23倍,表明中国劳动生产率远远低于美国,这与中国农业机械化程度相对低的事实相契合。
2015年,中国玉米、稻谷、小麦、大豆、棉花人工成本占比分别为 43.25%、42.31%、37.02%、31.89%、60.64%,其中,棉花人工成本占比一直最高,玉米、稻谷的人工成本占比分别于2012年、2013年超过物质与服务费用占比,成为占比最大的生产成本,大豆人工成本构成在2014年超过物质与服务费用占比,不过其低于土地成本占比,小麦人工成本占比接近于物质与服务费用占比。
近年来,农地要素价格逐步上涨。2001年至2015年,玉米、稻谷、小麦、大豆、棉花亩均土地成本增幅分别为 510.38%、347.40%、392.43%、503.47%、339.74%;构成分别上升至2015年的22.03%、17.87%、20.29%、38.20%、12.25%。对于租地经营型农业,土地成本占比更高。中国玉米、稻谷、小麦、大豆、棉花亩均土地成本分别比美国高29.86%、34.28%、194.77%、55.45%、200.51%。
这些问题导致了我国农业 "双高"的现象:一是地板高,投入成本不断提高;二是天花板高,从 2015 年到目前,我国谷物的价格水平,大概要比国际市场平均高出 30% 到 50%,大豆大概高出 40% 到 50%,棉花高出 30% 到 40%,糖高出 60%,肉类,牛羊肉高出 70% 到 80%。而奶类全球平均价格是 1.85 元 / 升,中国的价格是 4.05 元。国内外价格的巨大差异,最终导致我国农产品进口比例逐年增加,进一步挤压了农民的生存空间。
魏刚说,要改变我国农业"双高"的问题,其中的解决方案之一就是必须要加大使用新型化肥,尤其是水溶肥的比例,帮助农民降低投入、提高产出。水溶肥料是指几乎能够完全溶解于水的含氮、磷、钾、钙、镁、微量元素、氨基酸、腐植酸、海藻酸等复合型肥料。与传统化肥相比,水溶性肥料具有明显的优势。它是一种速效性肥料,水溶性好、无残渣,可以完全溶解于水中,能被作物的根系和叶面直接吸收利用。采用水肥同施,以水带肥,实现了水肥一体化,它的有效吸收率高出普通化肥一倍多。
魏刚希望大力推广水溶肥,来帮助农民降低投入成本。经过深思熟虑,他于2015年10月离开中化集团,联合以色列财团与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了诺贝丰(中国)农业有限公司。在短短不到2年的时间,诺贝丰成为了中国最大的高端水溶肥生产企业,产能超过100万吨。水溶肥有了,魏刚却发现农民普遍缺乏配套的滴灌设备,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农业水肥一体化使用率非常低。
我国"缺水"其实比"缺地"更严峻!中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300m3,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l/4,居世界第109位;每公顷平均水资源占有量2.7万m3,只有世界每公顷平均水平的2/3。由于缺水,农业产量低而不稳。北方地区地表水资源不足导致地下水超采,全国区域性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已达8.2万km2。按现状用水量统计,全国中等干旱年缺水358亿m3。其中农业灌溉缺水300亿m3。近年来,北方河流断流的问题日益突出,黄河断流的时间及河段愈来愈长。而且,缺水已从北方蔓延到南方的许多地区,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由于灌溉方式落后,输水渠道大部分是土渠,加上工程老化失修和配套不全,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率只有40%,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左右;单方水的粮食生产能力只有0.85kg左右,远低于2kg以上的世界发达国家水平,水的浪费十分严重。
以色列是水肥一体化推广最为成功的国家,其90%以上耕地应用了水肥一体化,澳大利亚于2007年设立100亿澳元的国家节水计划,其中约一半用于发展灌溉设施和水肥一体化。美国是全球微灌面积最大的国家,25%的玉米、33%的果树、60%的马铃薯均采用水肥一体化。我国水肥一体化的使用率不到3%。
魏刚说如果水溶肥是"车"的话,滴灌设备(包括喷灌设备)就是"路"。目前中国水肥一体化使用率低的主要原因就是基础设备——"路"还没有修通,也就滴灌设备普及率非常低。基于这样的考虑,魏刚创建的鼎德华夏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以色列朱迪亚郝尔斯农业科技集团在2017年7月达成协议,决定在中国投资建设一家现代的滴灌设备生产企业——四川菲特能特智能灌溉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来协助中国农业更多地使用质优价廉的水肥一体化设备与系统。
魏刚说只解决农民投入硬件还不行,必须通过身体力行来引领农民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用"标准的投入+专业的服务"来帮助他们降低成本、提高产出,同时生产出品质高的放心农产品销售给城市居民。魏刚于2016年开始,陆续在其家乡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东坡区、青神县等地流转土地3000余亩种植晚熟柑桔——魏柑。他成立了四川丹棱太阳娱8722app,联合当地政府、国有企业、村集体、农业合作社、种植户等,在丹棱县成立农业专业合作联社,大力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通过"公司+合作联社+种植户"的模式,采用五统一,即"统一投入、统一标准、统一服务、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带动当地20000多亩种植户走脱贫致富之路。
魏刚在家乡眉山市的主要区县还建立鼎德农邦农业服务中心,大力推广农业综合服务,即标准的植物营养与植保套餐、先进的水肥一体化设备,以及专业的田间管理服务,并联合当地银行,为种植大户推出农村金融服务,解决他们融资难的问题。魏刚希望通过他的努力,能够助力家乡四川的农业早日走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出高效、产品安全"的现代农业之路。
魏刚说,他创建诺贝丰,希望农民多用效果好、利用率高的水溶肥,他创建鼎德华夏农业科技集团,希望能够大力推广综合农业服务,推广水肥一体化设备与技术,希望农民能够"投入更少、产出更多、污染更少、利用更多"。他衷心希望能够为家乡四川实现"产出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做出更多的贡献。
采访结束了,我们发现魏刚回家乡种魏柑,可能仅仅是他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始。我们默默地祝福他的创业之路早日成功,实现他"'魏'梦不'柑'平凡,立志振兴三农"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