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硕果满园。10月19日,记者来到兰陵县长城镇李宅村德成农庄看到,成熟饱满的黄金奇异果(猕猴桃的一个品种)挂满枝头,选果、摘果,村民穿梭在果园中,忙得不亦乐乎。
秸秆利用是个老话题,老话题常常被提起,可见它的“文章”还没做透。近几年,各地都在培养“土专家”和“田秀才”,在这些拥有专业技能的“新农人”的带动下,出现了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秸秆综合利用带来了新气象。
秋日的黄陵到处是丰收的景象,26万亩的果园硕果累累,果农们正在忙碌的采摘苹果,满脸都是丰收的喜悦。
“每天看着有那么多游客进入小镇游玩,我们打心底里觉着高兴,村里所有人都觉着今后的日子有盼头。”
在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龙沼村,一边是白花花的盐碱地,一边是金黄色的稻田,农户李国笑逐颜开。经过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组织的测产,今年他在盐碱地上种植的水稻,最高亩产659.7公斤,比其他盐碱地田高50%,相当于成熟水田的产量。
柴桑区植棉历史悠久,是全国重点植棉县(区)之一,植棉面积最高的19世纪90年代初期,棉花面积22万亩。随着农业机械化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农业人口城市化提速,农村劳动力迅速减少,低机械化率的植棉的性价比远远低于机械化程度高的水稻、玉米、大豆种植等,柴桑区棉花种植面积迅速下滑,2010年植棉面积还有15万亩左右,到2020年,种植面积只有1.3万亩。只有最高时的6%左右,总产更是低至5%左右。